2025年9月15日至19日,國際電工委員會智能制造系統委員會(IEC/SyC SM)全會及多個工作組會議在印度新德里召開。來自中國、德國、新加坡、日本、韓國、美國、印度、澳大利亞、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等國家的45位代表通過線上與線下結合方式參加。作為IEC/SyC SM國內技術對口單位,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以下簡稱儀綜所)所長、IEC智能制造系統委員會中國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歐陽勁松率領中國代表團參會。代表團由來自菲尼克斯(中國)有限公司、沈陽工業大學、儀綜所等單位的6名專家組成,全程參加了本次全會及各工作組會議。
會議總結了IEC/SyC SM自2024年全會以來的工作進展,圍繞智能制造數據空間、用例模板、關鍵績效、標準圖等核心議題開展深入討論,最終形成16項重要決議。同期還召開了WG 1智能制造用例與IT工具、ahG 8智能制造數據空間、ahG9智能制造關鍵績效、OF 1智能制造標準圖、AG1智能制造宣傳外聯與交流等多個工作組會議。中國代表團在本次會議上取得多項重要成果。
由中國專家擔任召集人的WG 1、ahG 9、OF 1工作組在多項國際標準研制中取得重要進展。IEC SRD 63459《智能制造用例模版》預計將于2025年10月進入技術規范草案(DTS)階段,2026年正式發布;智能制造效能評測標準草案已完成初步編寫,會后啟動預工作項目(PWI)程序;ISO/IEC TR 63306《智能制造標準圖》系列標準正式啟動修訂工作,OF1將轉為與ISO/TC 184(自動化系統與集成技術委員會)共同成立的聯合工作組(JWG)。通過會議交流,中國代表團深入了解數據空間、數字孿生等智能制造技術國際發展趨勢與應用情況,為我國智能制造標準化發展方向及戰略布局提供了重要參考。
中國代表團不僅在標準制定上取得進展,也在原子級制造等前沿議題方面發揮了重要引領作用。儀綜所標準與檢測中心主任丁露應邀作“原子級制造標準
化工作”專題報告,介紹原子級制造各國發展戰略及最新進展、特別是中國的科研與產業化成績和發展趨勢,并就國際標準化路徑提出具體建議。報告引發與會專家的熱烈討論,各國代表對中國的提議給予了高度肯定,一致認為原子級制造作為面向未來的制造模式,將顯著提高制造精度與制造能力,重塑人們對傳統制造的認知,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與應用前景。會議決定將原子級制造列為重點議題,在11月召開的主席顧問組會議上進行深入研討,后續成立專門的標準化工作組持續推進。
為加強國際協同,會議專門組織召開智能制造標準化研討會,邀請工業測量控制和自動化委員會(IEC/TC65)、日本工業價值鏈促進會(IVI)、5G產業自動化聯盟(5G-ACIA)、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儀綜所等國際組織和高校院所分享最新實踐。儀綜所國際標準化研究室主任汪爍受邀就“新技術使能智能制造”做專題報告,展現中國在智能制造技術創新方面的成果。
會議期間,歐陽勁松所長帶領中國專家積極參與各項技術標準研討和表決,圍繞智能制造戰略規劃、標準體系優化、新提案推進等關鍵議題發表中國訴求,提出中國解決方案,推動多項標準化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